基层有办法 | 苏州:古今智慧赋能 破解城市拥堵难题


【资料图】

苏州是江苏省首个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城市,位居全国第四。道路拥堵这个“老大难”问题怎么破?今天的《基层有办法》专栏,我们就去苏州看看当地是如何创新治理方法,确保车多而有序的。 

近日,苏州西环路快速路上在早高峰期间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车主章女士有点手足无措。苏州交警部门通过网上视频巡检,及时发现了事故。值班交警一方面通过系统调取电话安抚章女士,另一方面迅速指派最近“候令”着的免费拖车带离事故双方,并调度附近的交警铁骑处理事故。不到10分钟,道路就恢复了通畅。

“第一反应有点懵。先有一个拖车过来,带我们先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警察就过来了,证件拍一下,手机上立马就有责任认定书出来了,就可以直接联系到对方的保险公司了。有点烦心的事情,但是因为很快解决,就感觉到很舒心。”苏州市民章女士说。 

在苏州,市区城市路日均流量约百万辆,在快速路上占用一条车道五分钟,造成的拥堵可能会达到几公里。苏州将感知设备、导航地图拥堵预警模板等系统运用在交通治理全过程。基于车、路、交警、环境等多方面数据,智能化交通治理平台,可以对拥堵等异常实行自动预警、联动处置。一旦平台预警后,指挥中心交警可以第一时间远程控制信号灯、调度附近交警、固定点位拖车进行处理,避免道路持续拥堵。

“我们苏州目前的内环高架和中环高架,以及我们的高速路监控视频基本上达到了全覆盖,而且还配置了高空的AR的高清视频,我们能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一个拍摄、取证,助力快处快撤。一些轻微事故,不涉及到人伤的,两三分钟就可以撤离现场。”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交通指挥中心副主任汤铭磊表示。  

治堵,不仅要为“大动脉”活血,也要为"毛细血管"通络。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区是最具“人气”的地方,区域内党政机关、三甲医院、中小学校、热门景区集聚,也是交通治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苏州交警部门借鉴古城筑城者伍子胥治水理念,在古城区打造6个微循环区域,新增、调整31条单行线。同时,还参考古代漕运“接驳”模式,以换乘停车场为枢纽,以公共旅游换乘为纽带,形成旅游换乘大格局。古城区平均行程车速较改造前提升10.8%,拥堵指数降低11.7%。

“虽然设置单行线,有一点绕行,但是绕行都在一公里、两公里左右。形成一个运作良好的交通闭环,把部分道路的资源释放出来,设置即时的收费停车位,附近居民能够得到一个最便宜的收费。这样一来取得老百姓的互相谅解,也支持我们这项工作。”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朱建华说。

出行顺畅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正是苏州稽古振今,以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智慧,才使得苏州人拥有了繁华而不拥堵、匆忙而不急切的出行体验,一项项精准服务、精细管理,既暖了人心,也安了民心。当前,各地机动车保有量持续迅猛增长,城市中心区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我们的城市生活会更加便捷美好。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