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解锁“碧水长流”的生态密码

天津北方网讯:从穿城而过的“玉带”海河,到孕育漕运文化的大运河;从宛如明珠嵌入城市的大小湖泊,到“九河下梢”纵横密布的万千水道,全市各级河湖长守水有责、治水尽责。涓涓碧水长流,城市与水和谐共生。

今年,天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迈入第7年。推进实施“十项行动”,筑牢生态屏障,河湖长制“提质升级”进入新阶段。

目前,全市共有市、区、乡镇(街)、村四级河湖长5745名,所有水域全面“挂长”。从“总指挥”到“最前哨”,层层压实责任,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长制”走向“河长治”,真正实现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米”

京杭大运河西青段,天津人称“南运河”。夏日的南运河碧波泱泱、垂柳摇曳。依河而建的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元宝岛公园游人如织,园内2.7万平方米水域,水源来自地表水质标准为V类水体的南运河。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背后,南运河也曾经历水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沿岸工厂废水、生活污水混排引起河水黑臭,私搭乱建问题突出,河道风貌毁损。

截污治污、清淤护砌、腾退岸线、生态修复……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一系列强有力举措让南运河重焕生机,“绿色指数”不断攀升。

河湖“清四乱”“健康大运河”等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积弊;“一河一策”治理小微水体230余处,彻底消除南运河支系黑臭水体;健全完善13项制度,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政府购买服务,配备41名河道专职保洁员,通过“巡查+保洁”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米”……

“督办+问责促履职,南运河48名河湖长,累计巡河34000余次,推动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400余个。引入‘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依托河湖长履职、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西青区水务局副局长赵洪平说。

今年上半年,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49万余人次,推动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1.6万余个。“一河(湖)一策”方案覆盖全部50条(段、座)市级河湖。1月至6月,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Ⅲ类以上)比例为62.9%,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Ⅳ、Ⅴ类水体分别占比31.4%、5.7%。于桥水库水质保持Ⅲ类标准。永定河春季全线通水,与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交汇。

治本清源促河湖长治久清

念好“治水经”,方能绘好“生态图”。河湖长治久清,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找准“病灶”,精准施策,才是找到对症“良药”。

眼下正值汛期,全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暨汛期河道污染溯源排查整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和平区,区河长办带领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9.98平方公里范围内入河污染源进行溯源排查,建立各类污染源台账清单。在红桥区,已排查出的74处问题点位正在制定改造方案,涉及北运河的丁字沽三号路、新红路、新红路松楠楼3处混接错接点位已开始前期改造。

“根据河湖长制考核、督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重点排查临界点上游设施串流混接、源头排水户、地表径流污染重点区域等,涉及居民区、政企事业单位、商超以及各类沿街商户,相当于对全区雨水管网大摸底,兜清各类污染源底数。”和平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刘永飞说。

汛期河道污染是大城市的“通病”。管道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一场降雨,河道“打回原形”,返黑返臭、水质恶化、生态破坏,群众反映强烈。

今年,我市对影响北运河、津河等多条河道水质断面的47个排水分区内各类污染源及排水管网合流、混接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此次排查整治涉及水务、环保、城管、住建等多个部门,通过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各区河湖长办抓总、排水部门主导、各部门配合、街镇参与、第三方支撑,合力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建设新时代“幸福河湖”

2023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全面建设新时代“幸福河湖”。海河、东丽湖、南运河、潮白新河、圆梦湖等作为首批试点,将分类打造“幸福河湖”样板。到2025年,各区建成不少于1条(段、座)“幸福河湖”;到2027年,建成区重点河湖、重要水库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市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岸绿景美、鱼翔莺语、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聚焦“一河一长”,全年38项具体任务纳入各级河湖长责任清单;聚焦“一河一策”,年内完成主要河流湖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分类实施、精准整治;聚焦“一河一档”,启动105条河流健康评价,建立全市河湖健康档案库,推动实现涉河湖问题预警、发现、处置闭环管理。

“榜样河长、示范河湖”三年行动以来,累计选树榜样河湖长426名,建设各类示范河湖990条(段、座)。2022年,群众对天津水环境满意度为90.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生态优先,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碧水长流,让美丽与幸福在天津“汇聚”。(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