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交通部门率先试点AI智慧巡查,道路管养提“智”增效


(资料图片)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 通讯员 钟雁晴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获悉,该局今年牵头研究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检测技术和数字化道路养护日常巡查方式,最新开发了城市智慧巡查系统,并成功在南山区启动试点。

据介绍,该城市智慧巡查系统采用1+2+3+3”的架构模式,即1套平台(城市扫描仪平台)、2类巡查感知终端(机动车道采用汽车加装车巡套件进行巡查,非机动车道采用电动骑行车加装慢行套件进行巡查)、3大场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附属设施)、3大能力单元(AI模型、数据单元、感知单元)。系统通过感知单元自动识别病害,在平台上报展示、事件审核分发、数据统计分析,实现结构化数据形成、道路病害巡查数字化管理、自动化检测,提升巡查能效。该平台将与深圳市智慧管养平台进行对接,实现“一图可视化”,做到通过“一张图”全局监控辖区病害情况。

“道路巡查是道路日常管养的重要部分,但目前道路巡查以人工巡查为主,效率较低、主观性较强,巡查结果为非结构化数据,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城市道路设施精细化管养要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智慧巡检系统以AI巡查为主要巡查手段,由具备AI识别能力的机动车或电动骑行车替代传统两人一组的车巡或人工步巡,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极大提升巡查效率。

与传统巡查相比,AI巡查还具有提升病害发现量、能够实现病害实时流转、对病害智能分级等优势。以沙河东路为例,试点巡查距离双向7.58公里,传统巡查耗时100分钟、上报病害事件45起,智慧巡查仅耗时29分钟、上报病害事件达276起。系统还可直接实现病害类型、病害图片、病害定位、病害量化数据等病害全过程取证和上报,并实时推送至平台,而不再需要人工拍照并输入病害详情,从而减少病害从发现到治理的流转时间。此外,结合路况和巡查重点,系统将病害类别自动分级,利于“高优”病害快速发现和处置,“轻微”病害结合实际采取合理整治措施。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巡查场景)

据统计,截至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已在南山区选取了道路环境复杂、病害场景突出的2个街道16个路段进行试点,系统试运行3个月以来,机动车道巡查总里程7100公里、发现有效病害数104983起,非机动车道巡查总里程1504公里、发现有效病害数 87422起,涵盖31类病害,发现病害量和巡查效率较传统巡查提升3-4倍,巡查出病害率高达85%,准确率由最初版本72%提升至90%。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探索“智慧巡查”在道路管养工作中的应用,拓宽应用场景、提升应用精度、加速场景落地,以AI赋能城市道路治理,大力促进传统道路养护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合,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服务。

审读:喻方华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