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即故乡】徐林:我与遵义相遇的廿四年_今日报

吾心安处即故乡。人才流动,是人才成长成才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区域间人才相互流动,能带来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有效促进区域间思想文化科技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遵义,这座红色之城、转折之城,一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求贤若渴的态度,吸引了大批专家人才,呈现出愈发崭新的气象和更加昂扬的姿态。

“他乡即故乡”栏目,带你一起走进不同阶段非遵义籍人才与遵义共同成长发展的故事。今天,一起走近徐林和遵义的故事。


【资料图】

人物简介

徐林,重庆璧山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来到遵义,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现任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第十三届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核心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贵州省自然科学奖、贵州省医学科技奖、贵州省优秀科技个人等奖项荣誉。

作为一名来遵工作近24年的省外籍教师,一路行来,最大的感受是“沐浴遵义发展春风,见证红城沧海桑田”。

遵义:第二故乡的坚定选择

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2000年7月我离开了故乡重庆,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来到红城遵义参加工作。绿色的火车在一个个山洞中穿行,听着“轰哒”的车轮声,看到窗外的群山和罗布零星的村庄,心中既憧憬又忐忑……12个小时的旅程结束后,我来到了人生的第二故乡——遵义。到校后,老师们在工作上悉心指导我、在生活上关心帮助我,让我逐渐安心工作和学习,我决定留在这片土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学校的关心下,我于2003年顺利考入复旦大学继续深造,2008年博士毕业以后,毅然返回遵义继续工作,后又远赴美国Brown 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提升个人专业素质,2011年再次返回遵义工作至今。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遵义的巨大变化。新蒲新区的建设,天鹅湖公园、遵义湿地公园、白鹭湖湿地公园、万花谷风景区等一系列休闲景点落成,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老城、遵义会址等的改造,有效提升了文化环境;虾子国际辣椒城、高新经济开发区等建设,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新舟机场、茅台机场、环城高速、贵遵复线等的建成,极大改善了交通出行……

遵医:我与学校共同成长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15年,学校主体搬迁至新蒲校区,有力改善了工作和学习条件;2018年成功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后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期间,我个人也获得了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2011年从讲师越级破格获得教授职称,相继获得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百层次人才、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遵义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人才、遵义市管专家、遵义市“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特别是2021年,先后获得第5批贵州省核心专家(现省管专家I类)、省优秀科技个人等荣誉,并晋升二级教授。我还积极带领团队发展,先后领衔贵州省基础医学特色重点学科、贵州省生物治疗人才基地、贵州省肿瘤微小RNA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建设工作;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考取博士研究生10余名,获得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贵州省“三好研究生”、贵州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30余人次;并多次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贵州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科技成果,系列工作填补了贵州省肿瘤核酸药物研发的空白。

未来:我和遵义共同期待

回首过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更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关心。还记得2017年教师节,遵义市政府有关领导送来了组织的关心和问候,让我倍感温暖;2022年获得遵义市人才绿卡,方便了我和家人的生活……春风化雨润无声,在政府和学校的殷切关心下,我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也锚定了工作的目标,努力上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他乡即故乡,我将静守初心、克服困难、奋力前行,为遵义的发展贡献自己新的力量,与遵义共赴一场“彼此成全、互相成就”的时代之约!未来已来,未来可待……

━ ━ ━ ━ ━

审核:邹杰

来源:遵义组工

编辑:李京湄、曹妍、郑也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